《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总志》(下编)》
书 名: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总志》(下编)》 全29册
I S B N: 9789887856504
编 着: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定 价: 26000.00

明代是我国地理学发展史的重要时期,从明代的历史文献看无论是当时人们对地理的认识,地理思想还是地理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向对以后数百年来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明代地理学的发展明显地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于封建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这个背景下,域外地理、军事地理、地图学、地志等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后期,特别是万历以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方传教士传入的一些西方科学文化,给当时思想界、学术界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时一些思想进步的学者,批判封建礼教,鄙弃科举,关注“考察天地人身之故”,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地理学则以徐霞客为代表,在考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编委会协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民族所、边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古籍文献研究中心等机构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档案文献,为了便于学者研究,查阅我们又将收集整理的文献进行了细分,本书将分为:总志、方志、游记、山川、江河湖海、寺观、域外、杂著各辑。

此为《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总志》下编。

明代统治者,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所辖区的情况及相关资料异常重视,有专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留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较多,如《明一统志》、《广舆纪》等。

《明一统志》,原名《大明一统志》, 该书强调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在体例上对后世方志多有影响。

为李贤、彭时等奉敕修撰,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李贤(1408-1466),字原德,河南邓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彭时(1416-1475),字纯道,江西安福人,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诏修《天下郡县志》,未成。景泰五年(1454年),代宗"命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陈循等率其属纂修天下地理志",复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采录事迹,又督令各地纂修志书呈进。历二年成《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英宗复辟,以《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于天顺二年(1458年)命李贤、彭时等人“折衷群书,务臻精要”,进行删补修改。天顺五年书成,英宗亲撰序文,赐名《大明一统志》刊行。

《明一统志》共九十卷,首京师,次南京,然后以十三布政使司分区,详述各府州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梁、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古迹、列女、仙释等,末两卷附“外夷”,并绘有全国总图和各布政使司分图。 该书条次井然,富而不臃,在元明清三代一统志中,篇幅最少。

《皇舆考》张天复撰。天复号内山,山阴人。将《明一统志》进行了补充。

沈定之撰的《今古舆地图》三卷,是现存最早的朱墨两色套印古今对照历史地图集,其中黑色字是当时的地名,红色字是古称。

中国古人习惯将天星与地上的侯国、州域和人物配对,通过天文占测人事。他们会根据日、月或某星的运动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地点或人物,判断吉凶祸福。这种根据天星分配人间行政区域的方法叫做分野。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是现存少见的明初刊本,因地方志常常以当地所属的天星分野描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所以《续修四库全书》将本书归类于史部地理类。本书记述了元末明初时期行政分野的变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由刘基创作于明初时期,并在明洪武 17 年(1384 年)进献给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洪武皇帝。本书的汇编方式十分独特,因为它尝试根据明朝钦天监所分配的州郡所对应的十二星宿,来划分地域。其内容与之前的著作《唐书天文志》大致相同。作者以唐书(约 941 年)和晋书(约 648 年)天文志为基础,分别介绍了十二星宿的位置所对应的行政分野。星宿的含义与起源取自二十八星宿,以重要人物、历史国家和鸟图腾命名。

本辑共二十九册,全部为文献影印出版。

《今古舆地图 明)沈定之撰………………………第一册

《明一统志》 (明)李贤等撰…………第二册~第二十册

《广舆记 明)陆应阳撰…第二十一册~第二十四册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 明)刘基等撰…第二十五册~第二十七册

《皇舆考 明)张天复……第二十八册~第二十九册

messag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