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 B N: 9789887964742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2年01月
定 价: 67500.0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剖析、研究、总结宋代文化,必然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把书籍看成 “教化之本,治乱之源”,他们以前代兴废为借鉴,勤奋读书。宋太宗常常是“深夜乃寝,五鼓而起,盛暑永昼未尝卧”。由于长期战乱,宫廷内图书文献散佚严重。宋朝建立后,修建崇文院,派官员寻访、校对、抄 写、刻印民间藏书,充实国家馆阁。经过20年的努力,崇文院藏书由原来的13000余卷增加到80000余卷。另外,政府还组织了大量人力,“集名士于朝”,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加工,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部书,共3500卷。这是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的不朽功业。
宋代开明的政策推动了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并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书法、篆刻、美术、服饰、民间工艺、各类器物和文物都开始成为官家和平民各阶层收藏和研究的对象,印刷术的发展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记录的载体,宋代图书印刷和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与文化领域各分支的研究相得益彰,成为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内府的古物并非凭空而降,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诏令征召集 聚而来。在古代中国,典籍、卷轴书画、鼎彝古物绝非普通的财物, 而是古人灵魂与精神的重要象征——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活着的历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宋朝文人的待遇是处于较高水平的,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促使宋代文化呈现出勃勃发展的景象。著名历史学家朱瑞熙先生曾指出:“由中唐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风貌”。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推定,宋代文化也是随着中唐以后社会风貌的渐次演进,逐渐发展成为本朝所独有的文化类型。因而,学术界普遍把宋代文化又界定为宋型文化。宋型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代文化的符号,而且是一个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文化范型。以“追求内圣、精神的圆满自足”为目标的宋学,构成了宋型文化基本内核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大背景下,宋代社会各界对于历代各类器物、包括书法、碑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达到了高峰,一方面古器物成为解读经史的重要凭证,另一方面古物图谱学的兴起,如《考古图》、《博古图》等文献为出土文物提供了最为珍贵的直观性材料,宋代有关礼器、铜器的收藏超过了古人,从功能实用的角度来讲,宋代礼器类仿古器物主要用于朝廷太庙、以及各地文庙、学宫的典礼和祭祀活动,刊行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其中既有官府刻书,也有民间自发刊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各类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总结。本公司收集了六十余种宋代有关各类器物研究的专题古籍文献,其中不少为孤本和善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代内府的古物并非凭空而降,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诏令征召集而来。在古代中国,典籍、卷轴书画、鼎彝古物绝非普通的财物, 而是古人灵魂与精神的重要象征——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活着的 历史。学者研究文物,可以寄托自己的生命。帝王研究古物,应该还有更丰富的含义。宋徽宗时期,内府的文物庋藏之盛,堪称中国艺术收藏史的又一个奇迹。
本部专题文献主要收录了宋代有关古器物研究的各类文献,从内容上分,有书法类、钱币类、石刻类、铜器礼器类、碑帖类、礼制图像类等,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如黄庭坚所著《山谷题跋》九卷、曾巩所著《元丰题跋》一卷、苏轼所著《东坡题跋》六卷、欧阳修所著《集古录》十卷和《六一题跋》十一卷等。很多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宣和博古图》一书为例,《宣和博古图》是宋代王黼所著的金石学著作,由宋徽宗敕撰,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凡二十类。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该作品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包括一些著名的重器,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的姓名,对器名、铭文也有详尽的说明与精审的考证。《宣和博古图》作为宋代古器物图录中规模较大的一部著作,在青铜图像著录上具有开创之功,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
宋代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整理、挖据和研究相关史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一、器物
第一册
《百宝总珍集》 (宋)不著撰人名氏……………………………1
《考古编》 (宋)程大昌撰……………………………………………107
《古今刀剑录》 (南朝梁)陶弘景撰…………………………………………343
第二册
《广川书跋》 (宋)董逌撰…………………………………………………1
第三册
《考古图》(一) (宋)吕大临编…………………………………………1
第四册
《考古图》(二) (宋)吕大临编…………………………………………1
《续考古图》(一) (宋)吕大临编…………………………………………317
第五册
《续考古图》(二) (宋)吕大临编…………………………………………1
《重修考古图》(一) (宋)吕大临撰,(元)罗更翁考订………………267
第六册
《重修考古图》(二) (宋)吕大临撰,(元)罗更翁考订………………1
第七册
《续考古图》 (宋)赵九成撰………………………………………………1
《考古图释文》 (宋)赵九成撰……………………………………………269
《籀史》 (宋)翟耆年撰……………………………………………………327
第八册
《鼎录》 (南朝梁)虞荔撰……………………………………………………1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 (宋)薛尚功撰…………………………19
第九册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 (宋)薛尚功撰…………………………1
《绍兴内府古器评》 (宋)张抡撰……………………………………………299
第一〇册
《古玉图谱》(一)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第一一册
《古玉图谱》(二)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第一二册
《古玉图谱》(三)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第一三册
《古玉图谱》(四)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第一四册
《古玉图谱》(五)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第一五册
《古玉图谱》(六) (宋)龙大渊等奉敕撰………………………………1
二、碑帖
第一六册
《法帖释文》 (宋)刘次庄撰………………………………………………1
《法帖通解》 (宋)秦观撰…………………………………………………121
《淮海题跋》 (宋)秦观撰…………………………………………………135
《法帖刊误》 (宋)黄伯思撰…………………………………………………181
《法帖谱系》 (宋)曹士冕撰…………………………………………………247
三、碑刻
《蜀碑记》 (宋)王象之撰…………………………………………………275
第一七册
《舆地碑记目》 (宋)王象之撰……………………………………………1
《宝刻类编》(一) (宋)佚名撰…………………………………………253
第一八册
《宝刻类编》(二) (宋)佚名撰…………………………………………1
四、石刻
第一九册
《负喧野录》 (宋)陈槱撰…………………………………………………1
《石刻铺叙》 (宋)曾宏父撰…………………………………………………51
《宝刻丛编》(一) (宋)陈思撰……………………………………………141
第二〇册
《宝刻丛编》(二) (宋)陈思撰…………………………………………1
第二一册
《宝刻丛编》(三) (宋)陈思撰…………………………………………1
第二二册
《宝刻丛编》(四) (宋)陈思撰……………………………………………1
五、题跋
《后村题跋》 (宋)刘克庄撰………………………………………………225
第二三册
《元丰题跋》 (宋)曾巩撰………………………………………………1
《东坡题跋》(一) (宋)苏轼撰……………………………………………29
第二四册
《东坡题跋》(二) (宋)苏轼撰……………………………………………1
《魏公题跋》 (宋)苏颂撰……………………………………………………251
《姑溪题跋》 (宋)李之仪撰………………………………………………277
第二五册
《鹤山题跋》 (宋)魏了翁撰…………………………………………………1
《文山题跋》 (宋)文天祥撰…………………………………………………289
《水心题跋》 (宋)叶适撰…………………………………………………345
第二六册
《益公题跋》(一) (宋)周必大撰…………………………………………1
第二七册
《益公题跋》(二) (宋)周必大撰…………………………………………1
《西山题跋》 (宋)真德秀撰…………………………………………………235
第二八册
《晦庵题跋》 (宋)朱熹撰……………………………………………………1
《无咎题跋》 (宋)晁补之撰…………………………………………………329
《止斋题跋》 (宋)陈傅良撰………………………………………………401
六、书法
第二九册
《复古编》 (宋)张有撰………………………………………………………1
《隶韵十卷 考证二卷 碑目考证一卷》(一) (宋)刘球撰,(清)翁方纲考证………271
第三〇册
《隶韵十卷 考证二卷 碑目考证一卷》(二) (宋)刘球撰,(清)翁方纲考证…………1
第三一册
《隶韵十卷 考证二卷 碑目考证一卷》(三) (宋)刘球撰,(清)翁方纲考证…………1
第三二册
《东观余论》 (宋)黄伯思撰………………………………………………1
《绛帖平》 (宋)姜夔撰…………………………………………………331
第三三册
《山谷题跋》 (宋)黄庭坚撰………………………………………………1
第三四册
《凤墅残帖释文》 (宋)曾宏父撰……………………………………………1
《隶释》(一) (宋)洪适撰………………………………………………51
第三五册
《隶释》(二) (宋)洪适撰………………………………………………1
第三六册
《隶释》(三) (宋)洪适撰…………………………………………………1
第三七册
《隶续》 (宋)洪适撰………………………………………………1
第三八册
《汉隶字源 附碑目》(一) (宋)娄机撰…………………………………1
第三九册
《汉隶字源 附碑目》(二) (宋)娄机撰…………………………………1
《海岳题跋》 (宋)米芾撰………………………………………………377
第四〇册
《兰亭考(附群公帖跋)》 (宋)桑世昌撰…………………………………1
《兰亭续考》 (宋)俞松撰…………………………………………………345
第四一册
《石门题跋》 (宋)释惠洪撰…………………………………………………1
《汗简》 (宋)郭忠恕撰…………………………………………………141
七、金石学
第四二册
《集古录》(一) (宋)欧阳修撰……………………………………………1
第四三册
《集古录》(二) (宋)欧阳修撰……………………………………………1
《集古录目》 (宋)欧阳棐撰………………………………………………147
第四四册
《六一题跋》(一) (宋)欧阳修撰…………………………………………1
第四五册
《六一题跋》(二) (宋)欧阳修撰…………………………………………1
《啸堂集古录》 (宋)王俅撰………………………………………………173
第四六册
《宣和博古图》(一) (宋)王黼撰…………………………………………1
第四七册
《宣和博古图》(二) (宋)王黼撰…………………………………………1
第四八册
《宣和博古图》(三) (宋)王黼撰…………………………………………1
第四九册
《宣和博古图》(四) (宋)王黼撰…………………………………………1
第五〇册
《宣和博古图》(五) (宋)王黼撰………………………………………1
第五一册
《宣和博古图》(六) (宋)王黼撰…………………………………………1
《洞天清禄集》 (宋)赵希鹄撰……………………………………………389
第五二册
《金石录》(一) (宋)赵明诚撰……………………………………………1
第五三册
《金石录》(二) (宋)赵明诚撰……………………………………………1
《通志金石略》 (宋)郑樵撰………………………………………………269
八、其他
第五四册
《云烟过眼录》 (宋)周密撰…………………………………………………1
《印章图谱》 (宋)王厚之考……………………………………………157
《泉志》 (宋)洪遵撰………………………………………………231
第五五册
《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 (宋)聂嵩义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