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历史文献影印集刊》
I S B N: 9789887628903
编 著: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蝠池书院
装帧开本:精装 1/16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定 价:13200.00元 /全11册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民族及其相关概念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来自不同区域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基本概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由多个民族向着“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56 个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域共同体,也是56个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也是56个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也是56个民族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心理共同体,核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902年,梁启超先后发表了《论民族之竞争大势》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在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年代,倡导民族主义,以此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为中华儿女救亡图存运动增强动力。1905年,梁启超写下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1907年,著名立宪派代表人物杨度在他的文章《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并且比较清楚地表达了对于“中华”作为民族名称的由来和特点,以及他对于民族识别和认同的理解。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阐述成为了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

实际上最终把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牢固地确立在广大的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侨的脑海与心目中的是那场持久而壮烈的抗日战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近代抵御外侮殖民的共同患难经历直接催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又成为这种意识的未来延续。

在历时十四年的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共同体表现出的团结统一、不屈向上、奋力反抗的精神意志,同样反映到了学术领域。 1940年4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中苏文化》杂志上发表了《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读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后》。身为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出身的他关于当时中国学术界非常关心的“民族”、“中华民族”,以及民族观与历史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这一期间研究有关中华民族图存救亡的学术文献成为出版热点,如《中华民族复兴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危机与我们的任务》等。

从华夏大地千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并不是单纯的民族、种族、公民的人群分类概念,由于历史、政治、文化背景及立场不同,中华民族在族群内涵及地理范围上或有差异。但全球范围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成员不仅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同样也包含了海外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的概念和内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代词汇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词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因此应该把认同中华文化、保留华人文化特质、认同祖籍国为中国的海外华人纳入中华民族的范围内,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海内外中华儿女。

因此对于中华民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研究还需要不断细化和深入,回顾往昔,温故而知新,对于历史文献的挖掘和整理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以及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名成员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术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编委会在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收集整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老一代学者学人研究探讨中华民族的专题文献将近一百篇,汇集成册,以飨读者。

第一册

《论民族之竞争大势》 梁启超(《新民丛报》第五号)…………………………………1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梁启超(《新民丛报》第四号) ……………………43

《中国民族论(未完)》 阙名(《湖北学生界》1902年)………………………………87

《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未完)》 梁启超(《新民丛报》第三年第十七号)………97

《论中国种族》 胡炳熊(《东方杂志》第八期)………………………………………117

《大同义解》 裕端(《大同报》第二号)………………………………………………142

《金铁主义说》 杨度(《中国新报》第一号)…………………………………………151


第二册

《满汉问题》 乌泽声(《大同报》第一号)………………………………………………1

《满汉问题之解决》 陈敬第(《中国新报》第五号) …………………………………49

《蒙回藏与国会问题(未完)》 穆都哩(《大同报》第五号)…………………………62

《仇一姓不仇一族论》 阙名(《民报》)…………………………………………………78

《知耻学会叙》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二) ………………………………………85

《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 梁启超(《饮冰室专集》之四十二) ……………………87

《中国史叙论》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六)………………………………………121

《中国存亡问题系于民族之离合》 无妄(《大公报》1911年11月19日)…………133

《满洲人权之保障者》 阙名(《申报》1912年6月14日)……………………………135

《五族同化论》 吴贯因(《庸言》1913年)……………………………………………137

《中国民族同化之研究》 (《东方杂志》内外时报第十四卷第十二号)……………167

《中华民族特性论》 神洲丛报(《宗圣学报》1917年第8期)………………………171

《民族精神》 隐青(《东方杂志》第16卷第12号)…………………………………190

《中华民族小史》 常乃惪著(上海爱文书局1922)…………………………………197

《民族自决与蒙国独立》 胡国伟(《醒狮周报》第41号)……………………………323

《说民族学》 孑民(蔡元培)(《一般》第一卷第十二号1926年)…………………325

《中华民族的危机与我们的任务》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编(1926)…………333

《中华民族复兴的原动力》 杨周熙(《南大周刊》1926年第31期)…………………363

《中华民族的研究——依据近代学者的成绩》  王启汾(《光华期刊》1927年)……365

《革命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 谢康(《新广西旬报》1927年第3期)…………383

《开发西部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蒙藏旬报》) ……………………………………390

《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 戴季陶(《新亚细亚》1931年)……………………………391

《民族复兴运动》 张君劢讲,王世宪记(《再生》1932年第十期)…………………395


第三册

《少年中国运动》 王光祈著 ………………………………………………………………1

《中国史鸟瞰》 常乃惪编(育英学会)…………………………………………………237


第四册

《中国民族史》 王桐龄著(北平文化书社)……………………………………………1

《中华民族之国外发展》 黄朝琴译(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43


第五册

《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 张君劢(《再生》1932年第四期)……………………………1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徐用仪

(《大公报》天津大公报社1932年2月22日) …………………………………35

《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西康》  举安(《康藏前锋》1933年第3期)……………111

《中央宜确立适当之民族政策》 (《世界日报》1933年10月27日)………………114

《民族的概念分析》 雷宝南(《新社会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七期)……………115

《中华民族生存之路》 罗家伦(《大公报》1933年2月29日)………………………119

《中华民族考》 张国仁著(上海民智书局1934)……………………………………123

《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 张君劢讲,杨祖培记(《再生》1934年第九期)…………287

《中华民族整个对外》 (《蒙藏半月刊》1934年)……………………………………317

《班禅回藏与中华民族》 (《蒙藏月报》1934年第6期)……………………………318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孟真(《独立评论》181号1935年)…………………………319

“民族复兴”与“民族解放”》  剑云(《北大旬刊》1936年)………………………323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瀚(《圣公会报》第29卷) …………………………………325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楚人 ……………………………………………………………327

《废年谈旧录: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新运导报》第三期)………………………328

《西藏民族是皇帝子孙之后裔说》 黄箱青(《人文月刊》1937年8卷2期)………330

《国族的血》 燕常生(《国论》1937年第10期)……………………………………331

《中华民族自救运动中的人口问题》 潘光旦(《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二期)………339

《论民族(第一讲)》 杨松(《解放》第47期)………………………………………348

《云南边地与中华民族国家之关系》 彭桂萼著(云南双江简师丛书)………………353


第六册

《新民说》 梁启超著………………………………………………………………………1

《中国之民族思想与民族气节》 张厉生著(1937)……………………………………167


第七册

《中华民族的人格》 张元济编著(1937) ………………………………………………1

“九一八”对中华民族复兴上的意义》  虚谷(《新新周刊》1938年第8期)………145

《中华民族的意义》 汪少伦(《国是公论》第13期)…………………………………147

《中华民族的子孙》 熊佛西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抗战剧团1938)………………149

《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  胡体乾(《新动向》1939年第2卷第10期)…………227

《论中华民族》 何国维(《文化动员》1939年第一卷第七八期)……………………231

《中国民族战史》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印(1939)……………………………233


第八册

《中国之民族精神》 张厉生编述(青年书店1939)……………………………………1

《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 史维焕(《时事类编》1939年第31期)……………………120

《伟大的中华民族》 裴芷(《国风》1939年9月第3期)……………………………124

《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 翦伯赞(《中苏文化》六卷一期)………………………129

《民族学与中华民族的认识》 谢康(《建设研究》1940年第3卷第3期)…………142

《中国历史讲话》 熊十力著(正中书局1940)………………………………………149

《中国民族之伟大》 叶青著(时代思潮社)…………………………………………299

《我们的国族》 刘鸿焕等合著(独立出版社)………………………………………343


第九册

《中国历史之民族英雄》 刘觉编著(1940) ……………………………………………1

《中华民族复兴论》 吴其昌等(黄埔出版社1940)…………………………………205

《民族 种族 国族》 毛起鹤(《军事与政治》1942年第5期)……………………383

《五族同本说》 许崇灏(《中国边疆》创刊号1942年)………………………………388

《中国边疆民族自决自治问题之研究》 黄奋生(《中国边疆》创刊号1942年)……389

第一○册

《复兴民族之路》 周缉熙著(独立出版社1943)………………………………………1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 (《解放日报》1943年7月1日社论)…………………123

《论民族与宗族》 岑家梧(《边政公论》1944年第4期)……………………………125

《中华民族与东北》 金毓黻(《东北集刊》1944年第6期)…………………………135

《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 潘光旦译(新月书店1944)………………………………147

《中国民族的由来》 林炎著(永祥印书馆)……………………………………………293

《论统一与同化》 马长寿(《边政公论》第六卷第二期)……………………………369

“中国之命运”与新民族政策》  黄奋生(《新中华》第2卷第2期)………………377

第一一册

《新民族观(上册)》 罗家伦著(1946)…………………………………………………1

《中华民族新论》 臧渤鲸著(1946)……………………………………………………149

《中华民族又在死亡线上—论开放对日贸易问题》

圣约翰大学经济问题研究会编(1947)……………………………………………297

《地理与中华民族之盛衰》 丁山著(大中国图书局1948)……………………………343vv


messag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