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近代东洋中国研究文献彙编》(第二辑)
书 名: 《汉译近代东洋中国研究文献彙编》(第二辑)全 37 册
I S B N: 9789887624851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古籍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定 价:44500.0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就有很多的交往。日本文化以其岛国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广泛吸收中国文化,并力图通过嬗变、改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术界开始兴起了轻视中华文明,崇拜西方文化的极端思潮,也是日后日本侵略中国,企图称霸亚洲的一个重要思想依据。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日本不再崇拜汉学、汉文化,而是把汉文化当作一种迂腐落后的糟粕,加以唾弃、排斥,进行蹂躏和攻击。明治维新中期后,日本把“汉学”更名为“支那学”,也是体现了这种文化心理。对于中国的研究目的更多的是为侵华服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支那学”在秉承传统汉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其中以“京都学派”最为突出。从信仰的态度转变到批判的态度,对中国古典进行历史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这种“第三者的立场”正是作为近代学问的“支那学”诞生的标志。且强调一种批判的眼光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日本汉学研究的角度看,真正开启现代中国研究之门的应该是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代派汉学家,其中竹内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竹内好把目光从传统的儒学和东洋学转移出来,投向现代的中国社会,对中国的现实和革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为日本现代中国学的建立发展开辟了道路,

与此同时,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变。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化最为剧烈的大变动和大转型时期,社会大众开始从蒙昧走向启蒙,开始了对于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企盼中华民族强大及其文化复兴的强烈民族主义冲动和对于自由文化的追求,成为民国时期社会与文化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内在动力,人们开始自觉寻求对于外来文化的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不但为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活力,而且还为这时期文化创新提供了动力,与此相应的文化出版产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出版业虽然是一种商业经济活动,但其中又蕴含着人们无形的精神追求,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启蒙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版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出版物层次的高低,甚至能决定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一大批怀有救国情怀、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投身于出版业。他们始终把出版业作为传播先进思想,传承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阵地。同时出现了商务、中华、亚东这样一批优秀出版社,他们出版的学术著作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比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在二十世纪初,留学日本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潮流。中国人不仅在继续学习西方,也开始向日本学习,当然主要是学习日本当年学习西方(即明治维新)的经验。日本在幕末时期也面临与清末相似的局面,但日本通过全面学习西方,实行明治维新,迅速强大了起来。其不仅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昔日的老师——中华帝国,而且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西方列强之一的俄国。曾经相似的境遇,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使得日本经验对中国人来说更有参考价值。在中国近代翻译和出版历史上,自甲午至抗战前夕,汉译日文书数量一直处于各语种翻译图书之领先地位。晚清之际,这一领先地位居于压倒性优势。民国初期,受国家政局的影响,出版业整体衰落,汉译日文书事业亦大大退步,五四时期杂志繁荣而图书冷淡。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十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日文书汉译的鼎盛时期。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翻译日文书一直存有某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认为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因经过“去粗取精”的中间环节,可以“力省效速”;另一方面,又觉得西方文化被日本人“咀嚼”过后,难免掺和着日本文化的“唾沫”,难得西方文化的“本相”和“真”。与此同时日本文化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和对于中国研究的不断加深,也为汉译日文书奠定了基础。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又开始走上对外扩张与侵略的道路。甲午战争之后,中日国家关系由摩擦频发走向战争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日本开始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研究的文献和资料,相关研究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学者专家研究的问题则覆盖了政治、宗教、妇女、经济、法律、粮食等方面。

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汉译日文书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从数量上看,一九一一~一九二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五百三十七种;而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一千五百八十三种。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经济和法律等学科领域,特别是日本有关唯物史观的著作几乎都被翻译成中文,很多经典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考虑,二战前有关日本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日本侵华政策方略的论著和资料被大量翻译。从事中日文化研究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实藤惠秀在研究这一段历史中谈到“这时中国研究日本的决心甚为强大,出版了许多日本丛书之类,固然有彼等本身研究所得者,但大多数是翻译日本人关于日本的著述的。尤其关于时局问题的书,更翻译得快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和民众渴望了解日本这个邻国的基本状况,这些汉译日文文献今天读来依然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公司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系统收集整理了上百种民国时期出版的汉译日文图书,以飨读者,内容包括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经济中国文学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反映了当时日本学术界有关中国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学术大家所著,如白鸟库吉所著的《康居粟特考》、箭内亘所著的蒙古历史研究系列鸟居龙藏所著的《苗族调查报告》,这些经典文献被多次出版,在学术界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将其汇集在一起,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术发展的脉络不无裨益。

一、中国文学艺术

第一册:1-470

《中国文学思想史纲》 (日)青木正儿著,汪馥泉译P1-162

《中国文学通论 上卷》 (日)儿岛献吉郎著,孙俍工译P163-470

1-554

《中国韵文史》 (日)泽田总清著,王鹤仪编译

1-370

《中国文学概论》 (日)儿岛献吉郎著,胡行之译(北新书局)

1-486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 (日)青木正儿著,梁盛志编译(国立华北编译馆)P1-130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交涉》 (日)盐谷温著P131-146

《中国古代文艺论史》 (日)铃木虎雄著,孙俍工译(北新书局)P147-486

1-408

《中国文学论集》 (日)铃木虎雄著,汪馥泉译(神州国光社)P1-196

《唐宋之绘画》 (日)金原省吾著,傅抱石译P197-300

《王摩诘》 (日)梅泽和轩著,傅抱石译P301-408

1-456

《中国绘画史》 (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郭虚中译(正中书局)P1-190

《中国美术史》 (日)大村西崖著,陈彬龢译P191-456

1-350

《中国建筑史》 (日)伊东忠太原著,陈清泉译补

1-366

《中国音乐史》 (日)田边尚雄著,陈清泉译P1-246

《南北戏曲源流考》 (日)青木正儿著,江侠庵译P247-366

1-466

《京剧二百年历史》 (日)波多野乾一著,鹿原学人译(启智印务公司)

1-392

《中国近世戏曲史》(一)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

一册1-396

《中国近世戏曲史》(二)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

二册1-516

《水浒传新考证》 (日)井坂锦江著,孙世瀚译(实业印书馆)P1-246

《沈约年谱》 (日)铃木虎雄著,马导源译P247-314

《中国文学发凡》 (日)青木正儿著,郭虚中译P315-516

三册1-482

《近代文学十讲》 (日)厨川白村著,罗迪先译(上海学术研究会)

四册1-520

《中国古代文艺思潮论》 (日)青木正儿著,王俊瑜译(人文书店)P1-172

《赋史大要》 (日)铃木雄著,殷石曜译(正中书局)P173-520

二、中外交流史

五册1-382

《中国历代社会研究》 (日)驹井和爱等著,杨炼译P1-232

《中日文化之交流》 (日)辻善之助编,俞义范译(国立编译馆)P233-382

六册1-476

《中日交通史》(一) (日)木宫泰彦著,陈捷译

七册1-504

《中日交通史》(二) (日)木宫泰彦著,陈捷译

八册1-442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一) 藤田丰八著,何健民译

九册1-484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二) 藤田丰八著,何健民译P1-154

《中国阿剌伯海上交通史》 (日)桑原骘藏著,冯攸译P155-484

二〇1-416

《中西文化之交流》 (日)石田干之助著,张宏英译P1-112

《西域研究》 (日)藤田丰八著,杨炼译P113-296

《西域文明史概论》 (日)羽田亨著,郑元芳译P297-416

一册1-392

《西域之佛教》 (日)羽溪了谛著,贺昌群译

二册1-342

《欧人之汉学研究》 (日)石田干之助著,朱滋萃译(中法大学)

三、中国经济

三册1-378

《中国领土内帝国主义者资本战》 (日)长野朗著,丁振一译(联合书店)

四册1-352

《中国农业经济研究》 (日)田中忠夫著,汪馥泉译(上海大东书局)

二五1-420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日)长野朗著,陆璞译(新生命书局)

二六1-342

《中国社会经济史》 (日)森谷克己著,孙怀仁译

二七1-542

《国民革命与农村问题》 (日)田中忠夫著,李育文译,蓝梦久校(村治月刊社)

二八1-356

《华北经济概论》 (日)田中忠夫著,姜般若译P1-182

《中国的产业组织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伊藤武雄著,黄逸群译(乐群书店)P183-356

二九1-418

《中国关税制度论》 (日)高柳松一郎著,李达译P1-306

《先秦经济史》 (日)田崎仁义著,周咸堂译P307-418

三〇1-436

《中国商业地理》 (日)腾部国臣著,霍颖西译(广智书局)P1-318

《茶与文化》 (日)诸冈存原著,吕叔达编译(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部)P319-436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三一1-404

《中国古代圆周率之算法》——(日)三上义夫著P1-4

《中国算学之特色》——(日)三上义夫著,(民国)林科棠译P5-92

《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一)——(日)新城新藏著,沈璿译(中华学艺社)P93-404

三二1-396

《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二) (日)新城新藏著,沈璿译(中华学艺社)

三三1-486

《中国上古天文》 (日)新城新藏著,沈璿译P1-140

《中华南部及南洋园艺视察谈》 (日)樱井芳次郎等著,林奄方编译(国立暨南大学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P97-182

《灸法医学研究》 (日)原志免太郎著,周子叙译P183-486

三四1-388

《新本草纲目(前编)》(一) (日)小泉荣次郎著,晋陵下工译(上海医学书局)

三五1-444

《新本草纲目(前编)》(二) (日)小泉荣次郎著,晋陵下工译(上海医学书局)P1-186

《新本草纲目(后编)》(一) (日)小泉荣次郎著,晋陵下工译(上海医学书局)P187-444

三六1-404

《新本草纲目(后编)》(二) (日)小泉荣次郎著,晋陵下工译(上海医学书局)

五、中国法律

三七1-628

《中国国际法论》 (日)今井嘉幸著,张森如译P1-328

《中国民法债编总则论》 (日)我妻荣著,洪锡恒译P329-628

messag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