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地理文献—— “胡焕庸线”所涉旧方志选编》
书 名: 《分界地理文献—— “胡焕庸线”所涉旧方志选编》全46册
I S B N: 9789887698623
编 著: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蝠池古籍
装帧开本: 精装 1/16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定 价:48500.00

根据区域地理研究中国人口分布,早期研究者如竺可桢先生,曾撰有《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分布》,研究一般人口分布原则,以及江、浙两省与世界人口稠密各区,比较异同之处,论列甚详;翁文灏先生撰写的《中国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对全国人口分布不平均情形阐发尤多。外国研究者,如洛克斯佩根据“中华续办委员会”估计中国人口数字,撰有《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但内容过于简略;克莱西的《中国的地理基础》也失之笼统。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并绘制出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文中以“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两部分,揭示出东南半壁以“36%”的国土面积占据“96%”的人口,而西北半壁以“64%”的国土面积仅占据“4%”的人口。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并被国内外沿用至今。2009年,该线被评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

“胡焕庸线”的贡献不仅在于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地关系。他揭示了地形、雨量、人口的分布之间 “具有十分密切之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口与自然地理的高度空间耦合。这对中国土地利用及地域开发,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城市分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领域的研究影响很大。2013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召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的城镇化研究成果汇报会上,提到“城镇化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胡焕庸线是个经济地理问题,应不应该打破?能不能打破?请你们帮着研究。”次年11月底,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了关于“胡焕庸线”的问题,很多媒体称之为“总理之问”。由此引发相关研究者的讨论与争鸣。作为科研前沿的“胡焕庸线”,影响已经溢出学术领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

关于“胡焕庸线”的研究,当下研究数据多基于现代统计,兼用测绘、遥感等科技手段,历史依据尚嫌模糊笼统。如果能够回溯历史,察古观今,可以进一步丰富研究数据、案例,为审视科研结论增加若干核验参照。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地方志纂修由来已久。地方志文献所列建置、地理、政教、经济、民族、人文等门类内容,对于深化“胡焕庸线”研究具有很高的历史参照价值。为此编者以“胡焕庸线”压线地区县市为单位,搜辑1949年之前的旧方志,按区域加以选编,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对当地建设有参考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胡焕庸线”只是区分东南与西北两个区域,编者认为重叠在“胡焕庸线”上的县市(旗),其地理、人文对于理解“胡焕庸线”分界意义至关重要。之所以是选编,一是这些县市(旗)比“临线”或“近线”具有“压线”的核心位置。二是有些县市(旗)因近代设治时间较短未及修纂,或因游牧区域方志阙如,为此编者拾遗补缺,遇有非方志体例相关文献,亦有所采集辑录,胪列附录,以备参考。

1册:1-450

《(民国)瑷珲县志》(一) 孙蓉图修、徐希廉纂(民国九年排印本)

2册:1-444

《(民国)瑷珲县志》(二) 孙蓉图修、徐希廉纂(民国九年排印本)P1-326

《布特哈志略》 孟定恭纂(辽海丛书本)P327-444

3册:1-520

《(民国)嫩江县志》 赵富安纂修(抄本)P1-332

《嘉庆重修一统志·黑龙江》  (四部丛刊续编本)P333-390

《嘉庆重修一统志·科尔沁》  (四部丛刊续编本)P391-442

《蒙古游牧记·内蒙古哲里木盟游牧所在》  同治年间寿阳祁氏刻本P443-490

《嘉庆重修一统志·察哈尔》  (四部丛刊续编本)P491-520

4册:1-522

《(民国)张北县志》(一) 陈继淹修、许闻诗纂(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5册:1-528

《(民国)张北县志》(二) 陈继淹修、许闻诗纂(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6册:1-492

《(雍正)朔州志》(一) (清)汪嗣圣修、王霷纂(雍正十三年石印本)

7册:1-546

《(雍正)朔州志》(二) (清)汪嗣圣修、王霷纂(雍正十三年石印本)

8册:1-370

《(康熙)保德州志》(一) (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康熙四十九年印本)

9册:1-360

《(康熙)保德州志》(二) (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康熙四十九年印本)

10册:1-408

《(乾隆)保德州志》(一) (清)王克昌原本、王秉韬续纂修(乾隆五十年增刻本)

11册:1-422

《(乾隆)保德州志》(二) (清)王克昌原本、王秉韬续纂修(乾隆五十年增刻本)

12册:1-424

《(乾隆)保德州志》(三) (清)王克昌原本、王秉韬续纂修(乾隆五十年增刻本)

13册:1-386

《(咸丰)保安县志》 (清)彭瑞麟修、武东旭纂(咸丰六年刻本)P1-146

《(光绪)保安县志略》 (清)侯昌铭纂修(光绪二十四年修 抄本)P147-306

《保安县乡土志》 佚名编(民国初年编 抄本)P307-386

14册:1-438

《(乾隆)新修庆阳府志》(一) (清)赵本植纂修(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15册:1-436

《(乾隆)新修庆阳府志》(二) (清)赵本植纂修(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16册:1-406

《(乾隆)新修庆阳府志》(三) (清)赵本植纂修(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17册:1-504

《(乾隆)新修庆阳府志》(四) (清)赵本植纂修(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18册:1-498

《(乾隆)泾州志》 (清)张延福修、李瑾纂(乾隆十八年抄本)P1-282

《(光绪)泾州乡土志》 (清)张元潹编(抄本)P283-402

《(宣统)泾州采访新志》 (清)杨丙荣纂(抄本)P403-498

19册:1-518

《(康熙)陇州志》 (清)罗彰彝纂修(康熙五十二年刻本)P1-374

《(乾隆)陇州续志》(一) (清)吴炳纂修(乾隆三十一年刻本)P375-518

20册:1-530

《(乾隆)陇州续志》(二) (清)吴炳纂修(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21册:1-550

《成县新志》 (清)黄泳修、汪于雍纂(乾隆六年刊本)

22册:1-502

《(民国)新纂康县县志》 王士敏修、吕钟祥纂(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

23册:1-424

《(道光)龙安府志》(一) (清)邓存咏等纂修(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24册:1-452

《(道光)龙安府志》(二) (清)邓存咏等纂修(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25册:1-452

《(道光)龙安府志》(三) (清)邓存咏等纂修(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26册:1-402

《(道光)龙安府志》(四) (清)邓存咏等纂修(道光二十二年刻本)P1-352

《嘉庆重修一统志·龙安府》  (四部丛刊续编本)P353-402

27册:1-412

《(乾隆)茂州志》(一) (清)丁映奎纂修(抄本)

28册:1-414

《(乾隆)茂州志》(二) (清)丁映奎纂修(抄本)

29册:1-538

《(道光)茂州志》 (清)杨迦怿等修、(清)刘辅廷纂(道光十一年刻本)P1-354

《茂州乡土志》 (清)谢鸿恩编(光绪末年修 抄本)P355-538

30册:1-430

《雅州府志》(一) (清)曹抡彬、曹抡翰纂辑(乾隆四年刊本)

31册:1-434

《雅州府志》(二) (清)曹抡彬、曹抡翰纂辑(乾隆四年刊本)

32册:1-434

《雅州府志》(三) (清)曹抡彬、曹抡翰纂辑(乾隆四年刊本)

33册:1-450

《雅州府志》(四) (清)曹抡彬、曹抡翰纂辑(乾隆四年刊本)

34册:1-572

《(光绪)打箭(鑪)厅志》 (清)刘廷恕纂(光绪三十年修 抄本)P1-244

《(民国)汶川县志》 祝世德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排印本)P245-478

《(民国)九龙县图志》 刘赞廷辑录(油印本)P479-496

《(民国)康定县图志》 刘赞廷辑录(油印本)P497-572

35册:1-512

《永昌府志》(一) (清)罗纶修、(清)李文渊纂(康熙中刊本)

36册:1-558

《永昌府志》(二) (清)罗纶修、(清)李文渊纂(康熙中刊本)

37册:1-476

《(光绪)永昌府志》(一) (清)刘毓珂等纂修(光绪十一年刻本)

38册:1-526

《(光绪)永昌府志》(二) (清)刘毓珂等纂修(光绪十一年刻本)

39册:1-498

《(光绪)永昌府志》(三) (清)刘毓珂等纂修(光绪十一年刻本)

40册:1-504

《(光绪)永昌府志》(四) (清)刘毓珂等纂修(光绪十一年刻本)

41册:1-408

《(乾隆)腾越州志》(一) (清)屠述濂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重刻本)

42册:1-480

《(乾隆)腾越州志》(二) (清)屠述濂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重刻本)P1-442

《嘉庆重修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四部丛刊续编本)P443-480

43册:1-500

《腾越厅志》(一) (清)陈宗海修、(清)赵端礼纂(光绪十三年刊本)

44册:1-434

《腾越厅志》(二) (清)陈宗海修、(清)赵端礼纂(光绪十三年刊本)

45册:1-388

《腾越厅志》(三) (清)陈宗海修、(清)赵端礼纂(光绪十三年刊本)

46册:1-384

《腾越厅志》(四) (清)陈宗海修、(清)赵端礼纂(光绪十三年刊本)P1-124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李根源辑(见李根源辑《曲石丛书》,民国十七年腾冲李氏曲石精庐苏州刊本)P125-384

message message